职业道德观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6 11:29

职业道德观论文篇1

论文摘要: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从业前,必须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旨在提高技校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且激励技校学生提高从业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调节我国从业人员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维护行业整体的对外形象。从而促进从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就技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阐述一些浅显的看法。?

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从业前,必须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旨在提高技校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且激励技校学生提高从业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调节我国从业人员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维护行业整体的对外形象。从而促进入职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正确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运用正确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来教育技校学生,是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应该是与社会进步和行业整体发展相协调的理论武器。这需要技校学生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伟大精神来武装头脑,更要结合新时代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将八荣八耻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有机地渗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其在技校学生职业道德观念上的科学作用。

二、树立技校学生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观念

?俗语有云:“职业不分贵贱”,“干一行,爱一行”。

?首先,职业只是社会分工上的差异,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无论从事那一种工作,究其根本都是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能力、添砖加瓦。要使全体技校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道德概念,首先应使技校学生不对职业工种过度挑剔,使其明白无论身处哪一行业,只要肯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积极进取,都将有一份收获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建立,“铁饭碗”和“终身饭票”的情况早已伴着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人才在社会中合理流动的情况,人才与就业单位双向选择的情况[1]?。?

另外,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的新旧职业知识和信息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我党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这要求在就业指导中,将这一意识灌输给技校学生,要求技校学生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学习并掌握新鲜技能和知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从业要求。?

最后,树立技校学生的职业理想,实质是指导技校学生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从事的职业或工作达到最大化的有机的结合和统一,从而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以获得一种来自于自身的满足感和来源于社会的认同感。在技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中,应该指导学生冷静客观的看清自己,认清社会的现实,将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其在具体从业中的作用,选择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又能调动起自身潜能的职业。并且在从业历练中随着对职业的深入了解来不断纠正职业理想的偏颇,处理好三对关系,即为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社会与个体间的关系,个体间的关系。

三、将合理适度的财富观念渗透入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当今的社会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为经济建设来服务的。在社会化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少数人在面对财富和职业道德操守时,头脑一热选错了方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使国家和集体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尚处于就业选择阶段的技校学生来说,他们还并未建立起成熟的财富观念,赚钱可能是这些学生唯一的工作和奋斗目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该给技校学生灌输合理适度的财富观念,做到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提倡技校学生通过合法并且合乎职业道德要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踏实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合理的报酬,尽可能避免技校学生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走错方向[2]?。

四、有效开发技校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

技校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是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该阶段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方面,相较于成年人都显得更强,学生在具备了基础文化知识的前提下,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来继续学习,既有利于学习掌握步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开发和培养职业创新能力。?

有针对的培养技校学生职业创新能力,需要技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和学生双方配合开展。作为技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际运用职业技能的环境,例如实训基地的建立,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和要求,开展职业技能的鉴定和考核工作,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和鉴定证书,并给予其在实训基地实际运用职业技能的机会,通过阶段性的锻炼,使技校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扎实的运用。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评比和竞赛活动,并积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通过这些评比和比赛使技校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对职业技能和成果创造有所创新,并且还可以通过锻炼培养出技校学生不畏艰难、坚韧持久的个人品格,有利于其在职业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五、结束语

?结合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技校对于技校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除了传授其职业技能之外,还应注重其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争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圣臣.技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之我见[J].职业,2011,(5).?

职业道德观论文篇2

【关键词】专业学位;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职业道德,是人们从自身职业的特点出发,确立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此调节和约束职业行为、促进行业文明新风的形成、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1]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不同特点,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注重适应行业职业实际工作所需要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其侧重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专业实践和实际操作为导向,强调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实践运用,这样的定位就决定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提升实践研究能力,更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专业和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足之处

(一)培养单位重视不够

目前国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完全等同于学术型培养,并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培养,培养单位对于专业学位的理解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对于专业学位职业道德教育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非必要教育。许多培养单位及导师都并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培养内容,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做好论文和毕业设计研究,加强外语能力提升,重视科研道德、学术风范的教育也就达标了,很少有培养单位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用人单位的事情。职业道德这种客观而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用人单位有着不可推卸的培养职责,并要通过岗前强化培训和岗位行为训练来完成,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据此认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既缺乏职业依托和载体,也不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研究生毕业后其职业归属单位的基本义务。[2]三是过高看重学生个人素质。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品行的培养观念,他们认为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都是成年人,许多本身也有工作能力,大家已经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无须由学校及老师再来重复教育,再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完全没有必要。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还有待改善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全国人民积极努力奔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有些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冲击了许多学生的头脑,使部分研究生存在一些见利忘义、违背良心、不讲诚信、缺少奉献等不好的职业道德观,这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目前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以及人们的浮躁心态,给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造成了更加艰难的内外部环境。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落后

目前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模式,培养单位对学生所做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多缺乏行业性、职业性、特色性,大多还是以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普及为主,以公共基础课程的形式居多,通过老师传统面授或者请专家讲座为主。教育过程中缺少行业、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大多还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过,流于形式。学生对于此类教育也是应付为主,接受甚少,不能很好的提升和影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及价值观。

(四)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教育脱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忽视培养与企业文化的衔接,校园文化、行业文化脱节,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空洞、流于形式,学生对行业、对企业、对职业文化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对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其素养不够,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一)构建“双结合”的“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的专业学位主要通过校内集中培养和校外实践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校内,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通过集中面授、导师授课、导师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专业能力。在校外,培养单位主要依托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培养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学校应该根据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与学生相关的专业设计的行业文化全面融入。一是校内教育注重与行业文化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守则全部融入行业文化,通过行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在2012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首批试点单位,学校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行业特色实行“2461”人才培养模式,即双主体(学校,企事业/政府部门)、四结合(科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结合、内外结合)、六共同(招生就业、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施教学、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写入培养方案,在培养学员制定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里将培养领域的行业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另外在校外教育注重与行业文化结合。校外教育指学生深入企业,在企业进行实际研究时充分感受和体验行业文化,通过文化熏陶提升自己对行业职业道德的认识,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非常大。通过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正面引导学生并通过将“行业文化融入”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除了传统的理论教育以外,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业内外专家、模范校友来举办与行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讲座,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职业观点、自己对行业文化的理解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形成正面影响,将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行业文化及职业道德理念通过活动融入学生心中,从而积极有效的提升研究生的职业道德。重庆科技学院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对研究生讲座的要求,培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生学生会、研究生社团,开展与行业相关的各类活动,通过文艺表演、辩论比赛、征文大赛等多种形式结合行业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重庆科技学院在对石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特别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石油文化的 “四个融入”:一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二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设立石油浮雕、各大油田捐赠校庆纪念碑、纪念林,在学院办公室、实验室区域建设石油文化墙,按中石油标准建设校内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三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四是石油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激发了石油学子爱国、爱校、爱石油的热情,使学生还没有出校门就感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石油建设者了,也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3]

(三)校内外导师要善于做好“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拥有校内外导师。导师对于研究生在学习生活、科研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许多学生工作经验少,甚至有许多还是应届大学生直接攻读专业学位的,导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导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模范的榜样,校内导师首先应该将行业文化融入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如会计专业硕士的导师应该将会计专业的严谨、精确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去感染学生。校外导师大多是在行业和专业有一定造诣的专家,他们更应该结合本职工作成为学生职业道德观形成和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如医学专业的校外导师应该将医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助人为乐、追求真理、维护医术纯洁的行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其次,校内外导师还应该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空间、环境的优势,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专业、行业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四)将行业文化融入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人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除了理论影响以外,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引导自己正确的行为,从而在根本上影响自己的职业态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培养单位应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参加社会和企业实践等活动,通过实际体会行业精神和文化,形成不怕艰难、勇于承担的意识,通过行业文化的正面影响,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理解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形成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最终将这些转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正确的职业操守。

(五)加强运用新兴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将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生培养单位除了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外,可以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学生喜欢的一些方式,将行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如大力运用新媒体教育,在媒体融合和信息融合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新媒体在高校中形成全校共享的资源平台和信息平台,整合各方资源[4],如可以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微博,开设公共教育空间,职业道德微短文比赛,还可以进一步加大体验教育,同时让学生自己拍摄行业上故事,通过微视频的传播;加强公益短信、网站建设,最终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行业文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式教育。

三、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一)建立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国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非常注重将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教育,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和体系,保证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如,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院为保证其专业教育质量,确保专业教育里能有效将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每五年接受一次第三者评价机构的认证评价,每个专业都有其对应的评价机构,评价基准由第三者评价机构制定。[5]在考核的时候明确由培养机构是否有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此种形式教育的接受度等,这些都将作为考核培养单位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美国注重学生对于行业文化的了解、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形成考核,在对学生毕业的时候,都将通过导师、问卷测试、第三方老师面谈等多种形式,综合测评学生的个体学习质量,将此类指标作为重要评估要素。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再结合培养单位自身的实际,创新行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二)学生就业质量与行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相关

国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常关注学生就业,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采取多角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估。美国MBA评估就对学生在就业前后有详细的模型和之标题就行评估,两个模型里都会有对学生职业道德、学生行业文化的评估,通过评估再对教学进行调整,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让所有的用人单位招收的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行业文化高度了解,具有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学生。

四、结语

国内研究生培养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区别,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做好校内外教学巩固中欧,注重培养根据企事业单位要求,具有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的融入行业文化,通过文化的融入和影响,使学生具有高适合行业、具有高度责任心、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论加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唐廷科、张福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3 卷第 1 期;

[2][加强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丁 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8期;

[3][传承石油文化 培育石油新人]张其敏、李文华、刘 洪,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4][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杨睿宇、王苑玲、崔永鸿,[法制与社会],2012年02(下);

[5][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维度研究及启示],孙阳春、王富荣、李 静,[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月;

职业道德观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规范体系;监督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地逐步完善,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以及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会计行业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就会存在信誉危机,也就没有前途和发展可言。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及道德缺失的表现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履行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与集体之间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1]财政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即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八个方面。[2]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逐步确立,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比较突出。

1. 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制造了大量会计舞弊案件。以上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会计行为扭曲,会计假账丑闻不断,ceo利润、cfo收入、书记成本、经理效益大量存在,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注册会计师公信力低下。

2. 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编辑整理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会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会计秩序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制度规范、行为奖惩、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