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论文篇1
【关键词】斡旋外交 中国中东外交 外交学理论 危机管理 中东研究
【作者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法】D822.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6-0014-31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区域一体化取得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美国帝国管理模式,还是欧盟框架下的欧洲合众国管理模式, 抑或是南方共同市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非正式机制,区域内合作都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相比之下,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民族和教派冲突等原因,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唯一尚未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地区。 与其他区域相比,中东地区国际关系更具不确定性与易变性,领土争端、民族恩怨、宗教矛盾、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欧盟、俄罗斯(苏联)、中国、阿盟、非盟和联合国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通过政治斡旋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拓展政治影响力,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基辛格的穿梭外交最终使美国在美苏博弈中处于明显的上风。 因此,斡旋外交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中东地区日益成为中国的“大周边”,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责任的重要手段。中东对中国更具有战略意义——它是中国运筹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支点,是大国合作与竞争的重要舞台,直接关系到冷战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本文认为,从1991年冷战结束到2011年中东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中国实际上获得两次战略机遇期。这两次战略机遇期总体上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均以西方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爆发的重大冲突为起点和终点。冷战结束2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准确把握这两次战略机遇期。
2011年以来,以西方衰弱、新兴大国崛起、区域中小国家联合自强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东剧变发生后,长期受到打压的反以、反美势力恐将在今后的中东伊斯兰国内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剧变恐将再次在战略上牵制美国,使之难以在短期内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中国势必将迎来冷战结束后的第三次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提升中国在中东的政治话语权,使中东热点问题朝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需要中国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政治斡旋。关于新时期 中国在中东的斡旋行动,有两个问题至今仍缺乏深入的学理探讨:
第一,中国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动因是什么?是基于利益的驱动,还是基于国际责任的考量?中国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是否与国际社会的期望和关切存在一定的关联?中国对中东问题解决难度的认知是否也影响中国在中东斡旋的深度?
第二,为什么中国对中东热点问题的介入程度存在差异?众所周知,中东问题大体可分为传统热点问题(如巴以问题、西撒哈拉问题、塞浦路斯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与非传统热点问题(索马里海盗问题、巴林内部冲突等)两类,亦可分为内部型(一国内部矛盾,如也门政府与反对派的矛盾)、区域型(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巴以冲突、西撒哈拉问题等)和跨区域型(中东国家与地区外国家的矛盾,如伊朗核问题背后的美伊矛盾)等三类。这些问题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不同,中国投入的外交资源不同,中国斡旋外交的形态和目标也不一样,其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迄今没有专门的论述。
二、文献综述
斡旋也叫调解,普遍存在于社会、商贸、民族、政治和国家间关系中,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外交学、民族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属于跨学科研究议题。 斡旋是指第三方以非强制和中立的方式介入冲突,以和平手段管理和化解冲突的行为,其直接影响是将原来的双边关系变成了三方关系。 20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多边与双边国际条约都把国家诉诸斡旋解决争端的义务载于有关条款之中,如1907年的[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和1948年的[美洲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等。 虽然斡旋是一种古老的外交行为,但国内外学界关于国际斡旋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其学术探索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成果主要考察斡旋的概念和理论。这类成果主要以西方学者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为主,探讨斡旋的定义、类型、动因、机制和绩效,通常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彰显了西方的斡旋理论与实践;
第二类成果主要分析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斡旋实例,包括美国、以色列、卡塔尔、联合国等在中东的斡旋实践,通常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
第三类成果主要从外交学和谈判学角度研究斡旋,并将其视为一类特殊的模型,认为斡旋是危机管理和冲突预防的一种手段,是第三方介入的一种行为方式;
第四类主要研究新时期中国的中东外交,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中民教授在分析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热点外交时探讨了其中的一种模式——特使机制(如2002年9月设立的巴以问题特使机制),特使机制实际上也是斡旋的方式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等人关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的探讨,也主要是从斡旋的角度展开的。
中东问题论文篇2
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于12月2日-7日访问日本、中国、韩国。拜登
>> 2013海外并购前瞻 2013年经济政策前瞻 2010年法治前瞻 2012年耳机前瞻 2012—2013SLAMCBA前瞻 2013防务技术前瞻 前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前瞻 2013年34期 前瞻 2013年34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2月2日-7日 拜登访问亚洲
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于12月2日-7日访问日本、中国、韩国。拜登此次亚洲之行,重在强调美国并没有因中东问题和国内政治僵局弱化亚太的再平衡战略。鉴于当前形势,预计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和朝鲜核问题将成为拜登访华的重点讨论议题。这是他2011年后第二次访华,亦是年内二度到访亚洲。 12月3日-6日 WTO部长级会议
WTO第九次部长级会议将于12月3日-6日在巴厘岛召开,这是新任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首次执掌的部长级会议。会议目标是达成“贸易便利化”协议,这样才能在各国纷纷寻求区域性或双边贸易协定的背景下,保证世界对多边贸易谈判机制最基本的信心。 12月5日 欧央行月度议息会议
12月5日,欧洲央行举行月度例行执委会。在11月的利率决议中,执委会决定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从0.5%下调25个基点至0.25%的历史低位,自那以后,央行官员多次重申如有必要,将采取更多宽松措施的言论。立场更激进的官员甚至抛出了负利率的惊人观点,凸显了他们对欧洲目前经济状况的担忧。 12月15日 智利第二轮大选
中东问题论文篇3
在中东地区,黎巴嫩是个小国,但其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居中东之首,它是各种宗教、文化、政治斗争的集合点。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说过,如果中东地区哪一个国家最让人看不懂,那就是黎巴嫩。
中东地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地区,而黎巴嫩真主党是其中主要的政治力量之一。[真实的黎巴嫩真主党]介绍了真主党的成立原因、主要思想和纲领文件及其组织结构和重要人物,并对真主党过往的发展进程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都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解读。
作者认为,尽管真主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来自国际社会、地区势力的威胁,如美国和以色列以及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国内反对派的阴谋破坏,20多年来,真主党还是完成了自身的持续发展,不仅成为黎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且上升为具有地区性影响的激进力量。真主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政党,它会根据地区的发展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未来,真主党将继续通过政策调整等方式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作为一个叙利亚人,作者有机会实地造访真主党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机构,并且亲自采访到部分真主党领导人,这为该领域的其他研究者,尤其是中国研究者提供了很多不易获得的宝贵信息。
其次,著作参考了很多中国学者、阿拉伯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一手材料。书中所引文包括了阿拉伯相关国家的网站、电台、报刊等方面的资料,目前在我国尚无同类研究能够做到。该著很好地弥补了我国中东地区研究资料中的缺乏,对研究中东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本书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真主党问题的专著。本书对真主党成立3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有着清晰的梳理和回顾,也体现出真主党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在其战略和战术上所进行的相应调整。同时,由于本书是作者在其数年前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在写作中和出版时不断更新着内容,深化着认识,可谓不仅是“就事论事”,还有些“就时论时”的味道了。如作者对“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危机、阿以冲突和解等问题中真主党所面临的挑战,也做出了自己分析和思考。
第四,本书细化介绍了真主党的党内架构、武装力量、宣传机器、文教机构等诸多方面。此外,还特别关注了相关领导人物在该党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对这些机构和组织的变迁的介绍,以及对这些关键人物履历和性格的评析,真主党的真实面貌可见一斑。
最后,作者力图避免过去其他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受其国籍、政治和宗教派别及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而对真主党的评价存在的两种极端的现象。肖克对真主党的得失有着较为客观的评析,也对该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预见。
同时,本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缺憾。
作者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方面的局限,在著作中对于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引用和借鉴尚显不足。全书只引用了少数西方学者的论著,其余都是阿拉伯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著作。
另外,真主党的成立和发展,与伊朗和叙利亚的助力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真主党与伊朗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关系。真主党在努力甩掉“伊朗政党”的帽子,同时仍享受着伊朗对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这种广而深的联盟关系一直存在着,作者在其研究中虽然有所提及,但没有展开更多讨论。
最后,多年来,黎巴嫩在面临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的过程中,真主党的名字也多次与恐怖事件和暴力活动联系在一起;真主党号召圣战,对中东和平进程也持反对态度。作者对于这方面的评述有所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体育产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