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

一世相伴论文网 2023-08-15 07:45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篇1

学生在学校除了获取知识,还要在学校学会做人、寻找友谊、发展个性等。高中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取决于与之接触、交往的人和环境,班主任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这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开展集体活动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活动要在一个特定的群体内进行,也就是班级。这就要求班主任和所有学生都要投入到德育教学工作当中,精心设计班级活动,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美丽、友谊、快乐的追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除了开展活动,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改变传统德育思想

反思当前的德育教学工作,大部分班级仍然以灌输为主,传统的思想品德、班会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近几年,德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受到传统德育教学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德育的规律,无视学生的感受,同样也失去了德育的有效性。所以,要提高高中班级德育工作水平,就要打破传统,全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除了采取必要的班会,还可以让其他元素融入到班会当中,比如实施一些小的“奖惩”措施,对于积极举手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发表言论的学生进行小小的惩罚,既活跃了班会的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实现了德育的目的。

三、班主任与学生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尊重、理解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体贴学生,要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认真听取学生相关建议,获得学生信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忽视学困生,不宠爱优生,一视同仁。德育工作绝不是某种道德规范、原则的简单灌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迁移、判断能力。同时,作为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德育工作中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高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伴随着学生度过整个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应该顺应时展,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现状,在德育工作方面不断突破,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篇2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总之,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关注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只有多方因素的密切联系,通力合作,高中班主任才会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才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的指引下,更好的开站德育工作,实现真正的突破。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59-01

当前高中的班主任,不仅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是学生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实施者,因而在培养祖国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在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称职的呢?其实从最简单的说,只要能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你就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班主任。有人这样形容班主任: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好比一个艺术家,但他的地位又超出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远比那些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复杂有趣得多!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班主任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个高中班主任面前的课题 ,需要我们用心去阐述和诠释。

1.提高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班主任工作主要和学生打交道,是育人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需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来感化人,影响人。也就是说,班主任对学生要言传,更要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表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教学的成效密切相关。班主任自身的修养、学识、涵养对每一个学生都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一个好的班主任,其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进而鼓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这才是班主任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所在。

如果一个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得不到学生由衷的钦佩,就容易失去威信,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自尊、自信、自强,处处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良好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接纳你,信任你。

2.“宽严”有度,“管放”相宜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班级的管理,只有确立了严格的班规制度,才能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一个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假如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无法形成教育。可见,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严"的管理。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思想、行为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就需要用严格的管理来引导他们。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绝对不能做,这些都需要明确细化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但"严"绝非严酷无情,过严的管理有时候容易压抑学生的个性,使其自卑感加重,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班主任在制定严格班规之后,要给学生留足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 做到"宽严"有度,"管放"相宜。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不断的促进学生进步,达到真正和谐的管理。

3.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极为强烈,他们更愿意在同学中表现自我,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能力。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班级管理方面,都希望自己能体验更多。基于这点,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优势,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来,让他们自己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听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共同讨论,班级的重大决策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民意",如此一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显得积极主动。当然,在民主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度"的把握尤为重要。虽然讲民主,但绝不是什么事情都任由学生说了算,身为班主任,我首先把握大的管理方向,抓主要的班级事物,其他具体的细节工作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班主任少一些琐事,何乐而不为呢?

4.以人为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中生在思想上已经逐渐成熟,正处于一个懂得爱,更需要被爱的特殊阶段。他们在这一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表现得比较成熟、比较自信,但另一方面,也会有比较脆弱,比较彷徨的时候。他们遇到困难容易迷茫,想要退却,这就需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不至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特别是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平时他们听到的多是批评,所以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和爱。因此,高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多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用真诚的爱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处处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事事把学生当做是最重要的事情,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摸索更好、更新的方式方法,并将此当成终身奋斗的事业,不断学习和研究新课改的要求,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才能创造出和谐有效的班集体,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铁祥,程锡军.浅谈班主任行为影响力[J].山西成人教育.1997(4)

[2] 马国民.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J].师德师资.2009(11)

[3] 张静.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版权声明:本文为一世相伴论文网(www.14380.com)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